马踏湖是我国典型的暖温带内陆湖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文中在分析马踏湖流域特征以及湖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马踏湖保护与利用对策,实现湖泊多元利用和整体功能的最大化。研究结果为暖温带内陆湖泊湿地的综合规划、治理和保护、多元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借鉴。
1.马踏湖概况及存在的生态问题
马踏湖(又名麻大湖)是鲁北平原第一大淡水湖,是我国典型的暖温带内陆湖泊。近40年来,在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马踏湖流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入湖水量减少,湖面逐渐萎缩。由于受气候及上游拦蓄工程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湖区进水量锐减,原来大片连续水面被台田与沟汊纵横切割,湖面逐渐萎缩。1984年马踏湖水面面积为37.1km2,目前仅为26.6km2,减少28.3%。
(2)水质污染依然存在。根据《山东省水功能区划》,马踏湖所在水功能一级区为孝妇河淄博开发利用区,二级区为马踏湖桓台渔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目前湖区个别月份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粪大肠菌群。
(3)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马踏湖湿地临近村庄,局部芦苇湿地改种农作物,破坏了湿地原貌,湿地功能下降,局部湿地河汊水力联系变差,水体有富营养化现象。
2.马踏湖流域特征分析
2.1 马踏湖为小清河干支流天然的蓄滞洪区。小清河干流发源于济南市区泉群,自西向东注入莱洲湾,全长229km。小清河一级支流48 条,大部分发源于鲁中南山地,比降大,集流快,而干流流经淄博、滨州等市低洼地区时,比降小,水流缓,如遇流域性大暴雨,小清河支流泄洪能力远大于干流泄洪能力,支流多发生顶托,导致宣泄不及而成灾。马踏湖是小清河南岸最大的洼地,海拔只有5.7 ~ 6.8m,成为小清河干支流的天然蓄滞洪区。
2.2 马踏湖内外源污染威胁并存。马踏湖紧邻村庄, 外围缓冲带较窄或无缓冲带, 外侧多农田, 存在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湖区盛产芦苇,近年来芦苇产业衰落,湖区湿地内芦苇不能及时收割,植物腐烂易污染水质,内源污染威胁不容忽视。
2.3 马踏湖流域水资源较为丰富。马踏湖流域径流深为60mm,每年约有6893万m3 地表水汇入马踏湖,且主要以汛期为主,但由于湖区目前以蓄滞洪为主要功能,导致这部分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仅有少量作为马踏湖湿地公园生态用水。
3.湖泊功能分析与定位
3.1 防洪除涝功能根据《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规划,马踏湖蓄滞洪区设计蓄滞洪水位7.8 m,设计总滞洪量1620万m3,是小清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小清河流域发生大规模洪水时,该蓄滞洪区有效分滞小清河干流洪水,并滞蓄孝妇河、预备河等小清河支流洪水。
3.2 生态功能马踏湖是国家湿地公园和山东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也是博兴县小清河两侧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和马踏湖土壤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是我国暖温带湿地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净化水质、水源涵养和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
3.3 水资源利用功能马踏湖流域农业发达,是我国商品粮基地。由于该地区农业灌溉多以井灌为主,常年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其中淄博市桓台县地面沉降最大超过2m。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踏湖逐渐承担起为湖区附近农业生产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为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地。
3.4 旅游观光功能马踏湖水质清澈,岸线优美,大面积芦苇为主的湿地自然景观在我国江北非常少见,是极具特色的生态观光资源,湖内莲叶接天、红荷映日、清波倒影、沟渠纵横,呈现了南方水乡的自然景观,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为重要的湿地生态旅游区和休闲旅游度假区。
4.湖泊保护与多元利用对策
4.1 防洪除涝功能保护与利用
(1)具体目标:有效利用湖区调蓄小清河干支流洪水,保证湖泊“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确保沿河广大地区防洪安全。
(2)对策措施: ① 确保入湖、出湖通道畅通。做好入湖、出湖水闸及机电设备等维修养护工作,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综合治理行洪通道,开展年度河道清淤工作,满足行洪要求。在入湖倒虹吸上游100m、出湖涵闸下游100m、水利工程左右两侧边界以外30m 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识,开展保护管理。② 确保蓄滞洪区正常运行。做好马踏湖蓄滞洪区堤防新筑、加高工作,满足蓄滞洪区20年一遇堤防防洪标准。综合治理蓄滞洪区,开展年度湖区清淤工作,逐步恢复连片水面,保持调蓄库容。将湖区设计蓄滞洪水位7.80m等高线以下全部水域划为保护范围,按照4级堤防标准,设立5.0m堤防护堤地,并在护堤地边界线外50m处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识,开展保护管理。
4.2 生态功能保护与利用
(1)具体目标:按照不同功能分区有效保护马踏湖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将湿地公园建设成集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基地,使之成为自然资源丰富、保护对象独特、管理措施先进的生态功能保护区。
(2)对策措施: 马踏湖湿地公园划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宣教展示区5 个功能区( 图1)。①保护保育区的保护与利用。保护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中间地带,约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8.80%,是湿地公园的主体和生态基质,沼泽湿地特征显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在重点区域设置禁入区,严格保护湖泊水质;严格保护水禽及其栖息地,尤其禁止越冬季节在水禽集中栖息地开展一切不良的干扰活动,开展必要的湿地科研监测和宣教项目。②恢复重建区的保护与利用。恢复重建区位于湿地公园东部,约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3%。该区域靠近村庄,受生产生活影响明显,原有大片连续水面被台田与沟汊切割,湿地面积逐渐萎缩,且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充分利用已有鱼塘、小河道等水系,通过局部改造、部分重建、系统连通,重建完好、通畅的水系网络,同时重建湿地植被,实施生物净化。
4.3 水资源功能保护与利用
(1)具体目标:在保障湖区最小生态需水量和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供给,实现水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良好有序运行。
(2)对策措施:①高灌溉用水供给。结合湖区生态现状及地形调整与规划,研究马踏湖最小生态水位,确保灌溉供水时不低于此水位。根据湖泊可调控供水节点的运行方式以及各类生态敏感区对水量、流速、水位等要求,研究闸、坝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的原则和方式 ;实施补水工程,引调黄河水、南水北调水源及时进行生态补水;在出入湖口设置监测设备,实时掌握详细的水文动态信息。②保护湖泊水质。制定并实施入湖河流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治理流域内工业、生活点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和周边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监督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污染变化情况;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人心。
4.4 旅游观光功能保护与利用
(1)具体目标:在保障湖泊水质稳定达标和湖域面积不缩减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建成集北方水乡文化游赏、休闲度假、湿地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2)对策措施: ①充分体现马踏湖湿地公园的性质和特点,以马踏湖资源保护利用为重点,合理退耕还湿, 系统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景点,结合现有村落开发风景建筑并开展湖泊旅游、湿地观光等游憩活动,发挥其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②根据风景资源价值与分布,将周边乡镇发展与湿地公园的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相连,统一规划马踏湖湿地公园的服务接待设施,将重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严格实行“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的管理原则,在保证风景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